目前,在很多城郊結合部,由于沒有完善的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和系統,農村地區的大量生活垃圾和部分工業垃圾都無序的堆放在河邊,甚至直接向河中傾倒。一到雨天,垃圾滲濾液或垃圾就直接進入了河道,這些垃圾對河道水體的污染非常嚴重。
城市水環境改善是針對目前城市河道污染比較嚴重,已經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提出的。想要改善水環境,必須在河流水質、護岸、底泥、生物等各方面生態狀況都協調平衡,構建具有旺盛而穩定的生態食物鏈。
1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。很多大中城市河流的中上游都興建了大型調節水庫,改變了河道的自然狀態和原有功能,河道綜合整治設計要充分考慮上游水庫調節能力制定防洪標準,在保障水系安全的同時,大力推進自然生態型河道建設的先進理念,注意恢復河道的原有結構形態;在確保滿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,采取生態護岸技術,恢復河岸生態功能。
2、與城市總體規劃相銜接。河道整治要與上一級水系規劃、城市總體規劃及已批準的各類規劃相協調,保證水系的通暢性,滿足水體活動要求,注重保持河道的自然屬性和生態功能。
3、生態工程與水利工程建設相結合。傳統的水利工程忽視了河流的生態功能,渠化、硬化導致河道自凈能力降低、生態系統破壞。因此,河道治理中要引入生態工程的理念,將生態工程與水利工程建設相結合,滿足人類社會需求的同時,兼顧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與可持續性發展。
4、注重水生態、水景觀和水文化的建設。在滿足防洪、排澇、引水、航運等功能的同時,兼顧河道在環境、生態、景觀、休閑旅游等方面的綜合作用,創造安靜、優美、自然的環境,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與環境相協調。
5、加強流域管理的理念,突破“就水論水”思路。水環境問題出現在水體,但是根源卻在陸域,河道的治理要突破“就水論水”的思路,從流域整體著手,探索流域非點源污染機理,加強流域管理。
6、調整河流結構。對于河流的結構,應該對其岸線、斷面、護岸進行統一控制。河流形態的設置首先需要基于原有水體形態,消除河道的瓶頸,保持自然的彎曲形態,控制河岸線的發展;將河湖的較寬水面處設置為蓄水功用,達到均化洪水的目的,且對于景觀和生態也有重要的作用。
7、提升河流社會服務功能。提高的河流的防洪功能,控制污染源,保證水安全,合理的設計景觀以及增強河流抗干擾能力。
而我司采用的是膜分離活性污泥法(Membrane Bio Reactor)是把生物處理和膜分離結合起來的創新型污水處理系統。
MBR和現有方法比較,在處理水質,占地面積,維護管理方面都是占有優勢的處理方法。
河道污水處理設備介紹
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兼氧H3MBR一體化污水處理器(中國發明專利號:ZL2018 1 0428433.5),采用三菱化學MBR膜技術,結合間歇曝氣和間歇進水完成脫氮除磷,去除有機物,并通過三菱化學MBR膜組件進行泥水分離,產水穩定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。適用于城鎮新農村河道污水處理與回用。